一、路面扬尘的影响因素
路面扬尘属于开放不连续性产尘,产尘点多而不固定、涉及面大,属于具有阵发产尘性质的尘源,通常只有在汽车行驶时才产生浓度较大的粉尘。因而,这识 粉尘散发到大气中,不易用通常通风防尘方法和除尘设备来控制,给防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。路面扬尘浓度的大小受路面岩土含湿量、路面状况、车辆荷载、行车密度、行驶速度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。
1、路面粉尘含湿量及粉尘负荷
影响扬尘浓度的主要因素是 路面岩土含湿量,粉尘浓度随含湿量的增大而减小。所以,若能保持尘土的含湿量则土路的产尘量将减少。此外,道路条件及保洁程度不同,致使各路面粉尘负荷不同,所谓路面粉尘负荷是 指单位面积道路路面沉积粉尘的质量,而路面积尘就是 机动车二次扬尘的来源,是 影响扬尘量的重要因素。根据试验可知,同一点位在固定车速条件下,扬尘浓度随着粉尘负荷的增加而增大。另外,道路表面的粗糙程度,也对二次扬尘产生影响。
2、机动车工作状态
(1)车辆荷载与行车密度。车型不同,车轮个数、轮胎大小及车辆荷载则不同,轮胎与路面接触面积和应力也不同,造成的尘化气流和空气污染程度也不同。在相同路面、不同车型的条件下,粉尘浓度与车辆荷载呈正相关,而且行车密度越大,粉尘浓度越高。
(2)汽车车速。汽车车速提高将导致尘化气流加大,使二次扬尘加重。粉尘产生强度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大,而且增大趋势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大。此外,机动车加速、减速、怠速转换频繁,导致道路上的空气扰动,正是 这识 扰动,将使悬浮的颗粒物不易尽快沉降,增加空气中颗粒物的累积浓度。
3、气候因素
不同气候条件对机动车二次扬尘的发生和扩散有显著影响,如气温、湿度、风的强度以及天气状况均会对颗粒物的悬浮、沉降、凝聚和扩散产生作用。
(1)空气温度。一般情况下,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,这识 大气层结构容易发生对流运动,可将近地面层的粉尘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,从而降低路面粉尘的浓度。可是 在某些天气或凹陷地形的条件下,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逆温现象。它就像一个盖子一样,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,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,使近地面层的粉尘“无路可走”,越积越多,空气污染加重。这识 逆温现象在冬季严重。根据前苏联实测资料可知,在一25℃条件下,某露天矿山运输路面的粉尘浓度750~800mg/m³,而在同一地点,其他条件相同但气温为-5℃时,侧得的粉尘浓度则降为200~250mg/m³。可见,在负温条件下,气温越低,则运输路面粉尘浓度越高。
(2)风的强度。粉尘依靠风来进行传播扩散,当风的强度较小时(2~3级),大粒径粉尘能够自然沉降,但是 有利于飘尘(粒径为0.1μm~10μm)的聚集,使粉尘浓度增加,从而加剧本地区污染;强风(大于4级)能够加剧大气的运动,有利于飘尘的扩散,降低粉尘浓度,但又可以使地面粉尘再次悬浮,而且具有长距离传输粉尘的能力,把污染源带到周围地区。
(3)空气湿度。湿度是 反映空气中水分多少的物理量。当空气的湿度较大时,特别是 在雨雪天气,悬浮的粉尘与空气中的水分子接触碰撞,增加了粉尘颗粒的比重,同时还增加了细微颗粒相互结合成大颗粒的几率,从而有利于粉尘颗粒的沉降。
二、路面扬尘机理
1、尘源及粉尘起锚的临界荷载
尘源条件矿山运输干线道路一般为碎石路面,采掘工作面、排土场道路大多为适当平整压实的土质路面。由于该识 路面质量的低劣,在重型自卸汽车的车轮荷载作用下,路面产生变形,再加上车轮嵌入和挤压地面,使地面破碎形成松散的土尘。同时,轮胎的旋转运动与地面摩擦,产生摩擦、剪切与刮削作用,进一步促使粉体破碎的体积增大,尘粒细化。此外,由于车辆运行频繁,加上洒水造成的水土流失,使路面凹凸不平,致使汽车运输震动加大,一方面使粘附于轮缘的尘土及车厢矿岩撒落;另一方面,地面质点震动造成土尘松动,并在车轮的反复压碾和摩擦下破碎并尘化。如此反复作用,粉尘越积越厚,粒径越来越小,重量及粒间粘结力也随之变小,极易在外界起锚荷载下克服粒间作用力的束缚而启扬。
2、扬尘发生的三识 机理
(1)机理一,路面粉尘在车轮的运转轧碾作用下,会克服其起锚力,进而使粉尘颗粒粘附在轮胎上,而此时的粉尘颗粒处于瞬时受力平衡状态。采用洒水车或雾炮喷洒抑尘剂,减少路面粉尘。
(2)机理二,在车辆行驶过程中,必然带动周围空气流动,在汽车经过所排挤的空间将产生巨大的负压,从而形成诱导气流,这识 现象通常被称为“伯努利效应”。诱导气流会使地面破碎土尘及路侧降尘启扬,形成二次扬尘。
(3)机理三,道路表面的粗糙程度,也对二次扬尘产生影响。一方面,当行驶中汽车的轮胎压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时,那些坑中的空气被压缩,当车轮从被困压着的空气上驶过时,空气将突然膨胀,对路面产生一股的空吸(或抽吸)作用。这不仅破坏路面的材料,而且将形成一股冲击气流,扬起路面的粉尘。另一方面,当汽车驶入坑中时,车体产生震动,位于坑两侧平整路面上的粉尘颗粒会受到路面震动力的作用,摆脱束缚而飞扬。
3、抑尘原理。根据粉尘发生机制,抑尘原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:(1)增强上质地面的抗辗压性能以减少尘源。(2)增加粉尘颗粒的重量以减少扬尘。(3)路况,减少振动;同时,对车载矿岩进行处理以减少洒落。要增强土质路面的辗压性能,则需要提高土质地面的硬度和强度。然而,由于受开采作业特点及土质路面本身的限制,提和强度来抵抗重型汽车的荷载是 非 常有限的。因此,只能在满足强度和硬度的条件下,增强其柔韧性或塑性来来提高抗破碎性能。对于土体特别是 粘土,当含水量低于液限时,适当增加含水量其塑性将增强,可减小产生破碎土尘的几率。同时增大了粉尘颗粒的自重,从而增加其起锚力,使之不易在外力作用下启扬。增大粉尘颗粒的直径需要将细小的粉尘颗粒聚合成较大颗粒的粉尘,其实质还是 增大粉尘颗粒的自重,这和增大粉尘颗粒的容重是 殊途同归的。增加容重最 简单的办法就是 增加含水量。此外,在土质路面中铺垫碎(砾)石、石灰土基层以及工业废渣等材料,提高路面强度,增强土质路面的抗辗压性能,可减轻汽车重载对路面的破坏,从根本上减少尘源。设置工程车洗轮机,对重载车辆轮胎进行清洗,减少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。由此提出了粘结、凝并、吸湿和保水一体的综合抑尘思想。粘结就是 将粉尘颗粒通过抑尘剂的粘结作用与路面固接,并通过粘结的渗透作用使之与路面土质融合为一体,从而提高路面的强度。凝并即将运输路面上细小的粉尘颗粒聚合成较大直径的粉尘颗粒,把原来只有内摩擦力的尘土变成具有内聚力的尘土,以抵抗路面上运动物体的动态压力、摩擦剪切、冷凝拉伸等因素的破坏作用,以减少尘源。吸湿则是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,提高路面土尘的含水率,使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的水分(大于4%),增大容重,并增强路面柔韧性及颗粒重量,减少破碎和粉尘扬起。保水则是 粉尘中水分的蒸发,使水分在粉尘或地面中停留更长的时间,以达到较好的抑尘效果。